国产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无码纯肉视频在线观看喷水,女被啪到深处喷水gif动态图,女教师高潮喷浆在线观看

山東濟寧市大力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

2024-08-16 09:04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探秘“種糧熱” 解碼“增糧策”——山東濟寧市大力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

  土地流轉價格一路走高,但各類新型種糧主體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其中不乏“糧二代”“90后”的身影;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迅猛,一些組織服務鏈條越來越長,還將業務范圍拓展到全省。夏收夏種期間,記者在糧食播種面積達1080萬畝的山東省濟寧市采訪發現,一股“種糧熱”大潮正悄然成勢,成為這個農業大市詮釋種糧擔當的生動注腳。

  腳下是“良田”、管理憑“良方”、服務靠“良機”、銷售有“良法”……采訪發現,濟寧涌起的這股“種糧熱”的背后,發揮推動作用的是多路集成的“增糧策”。近年來,該市聚焦實施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錨定提質增產高效目標,壓實領導、屬地、部門“三方責任”,整合政策資源要素,聚力聚焦“誰種糧”“愿種糧”“種好糧”,糧食生產保持了面積、單產、總產“三增”的良好態勢。

  去年以來,全國和山東省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現場觀摩會均在濟寧舉行,該市探索建立的糧食單產提升集成技術模式、黨建引領社會化服務發展等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蹚出了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的“濟寧路徑”。

  聚焦“誰種糧”,讓種糧“底氣足、前景優”

  一個新入行的糧農,主要面臨哪些難題?一是投入,種糧要上規模,就要流轉土地、購進農機農資等;二是技術,增收要靠產量,要選好品種、提升技術,還要落實到地里。

  兗州區糧農鄧來順的成長路,就頗具代表性。原本做農資生意的他,2013年參加了一次家庭農場培訓,毅然走上規模化種糧路。如今,他經營著1100畝地的家庭農場,擁有各類農機設備近百臺(套),還成立服務公司為約7000畝糧田提供托管、半托管等服務。而且,自己的兒子看到種糧有前途,也在大學畢業后返鄉當起了“糧二代”。

  回首10年種糧路,鄧來順特別提到“兩點”:一是起步時的政策支持,有規模化流轉補貼、規模化種糧補貼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扶持等政策,還有技術員全程幫扶;二是后期提升服務能力能爭取到比較大的項目扶持,農業農村部門還幫助協調金融機構提供貼息貸款。

  這“兩點”背后,凝聚著濟寧答好“誰種糧”問卷的決心:凡是農民擔心的問題,就是政策扶持的方向,全力搭建“扶上馬、送一程”保障體系,護航糧農一路健康成長。

  圍繞破解投入難題,濟寧出臺一攬子政策。及時足額發放各類補貼,對上爭取各類資金項目;在山東第一個出臺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十條措施,支持家庭農場、合作社高質量發展;與山東農擔、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聯動,推出“魯擔惠農貸”“齊魯富民貸”等信貸產品。目前,全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5.6萬家,規模化糧食種植面積超過300萬畝。

  圍繞打破技術門檻,濟寧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是大力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在全市建立51個培訓基地,通過集中培訓、現場教學、田間課堂、巡回課堂相結合等形式,僅2023年就培訓高素質農民3648人。二是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整合93個為農服務中心、9004個社會化服務組織,打造“濟時雨”農服品牌,有效解決小農戶干不了、干不好、不劃算的問題。2023年托管服務1800萬畝次以上,服務116萬余農戶。

  聚焦“愿種糧”,讓種糧“風險低、收入穩”

  入夏以來,齊魯大地遭遇嚴重旱情,玉米等秋糧作物的抗旱保種成為當務之急。7月1日,正是旱情最嚴重的時候,種糧面積近2000畝的汶上縣卓榮農業服務公司總經理路敦芽卻仍顯淡定從容:“地里每50米就有一個出水口,再加上近幾年咱重點推廣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裝備精良底氣足。”

  走進該公司的示范田,黑色的滴灌帶正無聲滋潤著兩側的玉米。同行的濟寧市農技推廣中心主任蔡文良介紹,這是重點推廣的玉米密植滴灌精準調控高產技術模式:采取寬窄行種植,寬行保證通風透光,發揮邊際效應;窄行中間鋪設滴灌帶,保障追肥澆水;去掉地壟,種植密度由畝均4200株提升到5000株至5500株,預計產量能提高10%以上。

  汶上縣是小麥玉米全國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國家級大豆制種大縣,耕地面積為82.6萬畝。近年來,該縣聚焦“土肥水種藥、耕種管收儲”全要素配置,建成高標準農田79.32萬畝,配套機井1.51萬眼,均能實現井電配套,全縣輪溉周期僅為7天。

  汶上縣的抗旱保障能力,是糧食種植戶的底氣所在,也是濟寧糧食主產區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濟寧全力實施高標準農田提升工程,探索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管護機制,已建成高標準農田706.4萬畝,入圍全國首批高標準農田遙感監測試點市。

  不僅有良田沃土打基礎,還有保險訂單齊上陣。這在濟寧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慧敏看來,是讓農民“愿種糧”的關鍵,一方面,發揮高標準農田的基礎作用,實現旱澇保障和地力穩步提升,加上全面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能夠最大程度降低種糧風險。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濟寧擁有的83家規模以上種子企業和208家大型食品加工企業等的優勢,推廣訂單化、基地化生產,實現“保回收、保差價、結算快”,今年共發展訂單農業面積240萬畝,多維度提高農民種糧收益。

  聚焦“種好糧”,讓種糧“科學化、精準化”

  今年鄧來順的1100畝良田,有700多畝是帶狀復合種植的示范田。“經過兩年的試驗,今年按照4∶4、4∶6的比例種植玉米和大豆,預計每畝能收1100斤玉米、150多斤大豆,機械化播種和收獲等相對簡單,推廣成本較低,綜合效益最好。”鄧來順說。

  種糧十余年,鄧來順也已成為四里八鄉的名人,擁有價值超過2000萬元的先進農機具,還建成日烘干能力達400噸、倉儲容量達3000噸的為農服務中心,帶動了一大批種糧戶科學種糧、精準種糧。

  鄧來順所在的兗州區大安鎮,也圍繞糧食產業做出了大文章。鎮黨委書記楊廣喜言語中滿含自豪:“大安鎮3家良種企業年小麥制種量可達7000萬公斤,占山東的7%;還有100多家農機及相關企業,智能農機裝備產業被評為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群。”

  徜徉濟寧糧田,還有更多驚喜。位于汶上縣郭倉鎮的濟寧大糧農業服務有限公司,不僅為當地精耕細作,還將分公司開到了山東的20多個縣,預計今年累計服務面積可達37萬畝。“有最先進的農機和裝備,有集成的技術模式,有種子公司、化肥公司等產業鏈整合能力,還有自動導航、智能檢測、作業留痕等數字化管理方法,成為支撐我們在農服行業迅猛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公司總經理趙汝學笑言。

  300多匹馬力、搭載導航系統的拖拉機成為耕種主角,濰柴雷沃、大華寶來、阿瑪松等吸(吹)式種肥一體高速播種機乘著項目的東風加速推廣,小麥播前播后雙鎮壓、玉米寬窄行種植精密調控等技術成為農民熱議的話題,各類新型種糧主體和社會化服務主體蓬勃發展……在濟寧采訪發現,科學化、精準化種糧已蔚然成風,把“種好糧”這張精彩答卷,寫在了孔孟之鄉的大地上。

  擁抱“種糧熱”,寫好“增糧策”。展望未來,劉慧敏信心滿滿:“濟寧將錨定農機裝備智能化、作業環節輕簡化、技術服務集成化、田間管理數字化等發展方向,出臺政策、集聚資源、調動要素,讓更多糧農‘種地有譜、增收無憂’,讓種糧成為鄉村最體面的職業。”

  (張昆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呂兵兵 )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李冬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