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演進,上市公司向新而行,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借此打開新的成長空間。同時,上市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以技術創新鍛造新質生產力,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
來自中國證監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實體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超過7000億元,研發強度平均為2.4%,其中2100多家公司的研發強度超過5%。這顯示出上市公司研發和技術創新意愿較強。
投資向新而行
8月,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頭部公司峰飛航空宣布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投資與合作協議,寧德時代向峰飛航空獨家投資數億美元。在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寧德時代預計,搭載寧德時代電池的eVTOL將在2024年底首飛。
寧德時代在低空經濟這一新賽道的大手筆下注,成為上市公司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的縮影。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至8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2%,快于全部投資6.8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及通信制造業、航空航天及設備制造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0%、34.4%、9.9%、15.9%,均明顯快于全部投資增速。
以航空航天投資為例,年初,通易航天宣布擬出資設立江蘇相控科技有限公司,以生產納米復合材料,開發新一代功能復合膜產品。“結合納米技術的新產品一旦研發成功,有助于填補國內市場空白。”通易航天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上市公司作為實體經濟的基本盤、產業轉型的領頭雁,投資持續向新而行。今年以來,超過700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對外投資公告,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重要投向。隨著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演進,上市公司加大對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賽道的投資力度。
以國內超聲波傳感器龍頭奧迪威為例,公司正加快高性能超聲波傳感器技術升級及產能擴建項目、多層觸覺及反饋微執行器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三個重點募投項目的建設,圍繞智能駕駛、服務機器人、家居機器人等人工智能場景應用不斷深耕。
“在加快募投項目建設的同時,我們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和新產品開發力度。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為2375萬元,同比增長26%,發明專利數量累計突破66項,發布了觸覺反饋執行器、柔性傳感器、水箱液位傳感器等一系列新產品。”奧迪威董事長張曙光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打造業績新增長點
自5月宣布河南特種異氰酸酯項目進入投產前準備階段以來,美瑞新材便迎來一波波組團調研的機構投資者。這個在公司半年報中占據大量篇幅、寄托公司“二次創業”希望的新項目,一期達產后產值將超過50億元,實現“再造一個美瑞新材”的目標。
“這是我們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的重點項目,這個項目打破了國際巨頭的技術壟斷,有效降低了成本,有利于新材料的快速推廣應用。公司也將借此進入異氰酸酯和特種胺賽道。”美瑞新材總經理張生告訴記者,“我們離‘做全球一流的新材料供應商’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目前,上市公司沿著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方向,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力度,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萬華化學也不例外。公司董事長廖增太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最近三年,我們明顯感受到成長的天花板。于是,我們思考接下來應該如何發展?哪個產業可作為第二賽道?再造一個萬華化學該靠什么?最后,我們選擇了電池材料業務進行重點培育。這個賽道天花板非常高,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當前,智能駕駛、算力服務、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產業正蓬勃發展,這為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投資機遇。寧德時代大力投資的儲能技術、中興通訊著力發展的算力服務、科達利精心布局的人形機器人、中科星圖全力拓展的低空經濟……這些公司沿著新技術方向培育的“第二增長曲線”,讓投資者有了新的期待。
比如,中國民航局預計,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更有望達到3.5萬億元。低空經濟應用場景豐富,產業帶動能力強,半封閉場景、通航服務、航空貨運三大重點市場將引領低空經濟的第一階段增長。
今年以來,低空經濟利好政策不斷釋放,助推產業駛上發展快車道。“低空經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工信部等四部門印發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湖北、江蘇、四川等地也紛紛響應,力挺低空經濟產業發展。
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在投資向新而行的背后,上市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鍛造新質生產力。
以比亞迪為例,公司2024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達201.77億元,同比增長41.64%,創歷史新高。上半年,公司深耕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領域,加速推出一系列全球領先的前瞻性、顛覆性技術,從電動化到智能化,逐步構建獨特的競爭力。持續的研發投入使比亞迪在多項技術上實現突破。
新技術、新產業成了上市公司研發的重點方向。比如,中國移動2024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研發支出140億元,同比增長46.42%。公司大力推進人工智能、天地一體網絡、基礎軟件、先進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投資布局,促進產投協同。同時,持續深化創新合作,聯合頭部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不斷深化產學研用融合創新。
通過加大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研發投入力度,上市公司不斷加快新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入融合。
“很多人不敢相信,我們作為一家電力公司,會有一個100多人的人工智能團隊。”東方電子董事長方正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已連續16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公司“基業長青”的秘訣之一就是在技術創新上不遺余力地投入,這也成為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的強大助力。
方正基表示,面對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發展機遇,公司著力培育新質生產力,依靠技術創新和產業革新,在不斷深耕傳統電力領域的基礎上,明確了新能源及儲能技術、綜合能源及虛擬電廠兩個新興業務方向,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為公司長遠業績增長奠定了基礎。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