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是中國傳統藥食同源的滋補佳品。作為枸杞主產區之一的寧夏,一直將枸杞產業視作最具地方優勢的戰略性主導產業,如何確保枸杞產品質量安全、生產高品質枸杞產品,是寧夏推動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靚麗“紅色名片”的重要命題。
九月以來,枸杞采摘進入收尾階段,伴隨秋雨浸潤富饒的寧夏平原,記者走進枸杞種植、加工、監管等諸多點位,探訪寧夏“小紅果”如何安全、可信、高質地走向人們的“舌尖”。
現代化制干技術:守好安全之“線”
秋日里,在中寧枸杞紅柳溝小產區,遠離了城市與工廠的枸杞種植基地正綠意盎然。位于該產區的璽贊生態枸杞莊園已完成了枸杞的采摘工作,一框框枸杞鮮果被送入車間進行清洗、烘干、殺菌,制成更易儲存的枸杞干果。
“對于摘下來的鮮果,我們主要按照潔凈化清洗、清潔能源烘干等工藝進行處理。”在璽贊生態枸杞莊園的智能化生產車間內,璽贊莊園枸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旭向記者展示其枸杞加工工藝流程。
在經過自來水洗凈后,新鮮的枸杞被送入烘干房烘干,然后由人工色選、分級、精揀,送入除塵間,經過旋風除塵、靜電毛發分離、金屬探測等工藝處理后,再進行紫外線殺菌。一系列流程確保了枸杞制干環節的衛生安全。
這種智能化、標準化的枸杞生產加工流程,是寧夏強化枸杞制干環節技術革新的縮影。目前,寧夏枸杞鮮果已由傳統自然晾曬制干向清潔能源設施制干轉變,全區95%用于制干的枸杞鮮果均使用低溫真空干燥、清潔能源熱風烘干等現代化新型制干工藝技術制成干果,嚴把生產加工關,守好質量安全底線。
產品追溯體系:推進可信之“標”
普通消費者該如何挑選可信賴的枸杞產品?帶著這一疑問,記者走進了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
“以我們的產品為例,我們正在枸杞包裝上推行溯源二維碼,消費者只要用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能看到種植基地、加工企業、檢測報告等相關信息,從而明明白白消費。”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郝向峰拿過一袋貼有“寧夏枸杞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溯源碼”的枸杞產品向記者展示,只要掃一下二維碼,就能看見完整的追溯鏈條。
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的浪潮之下,寧夏枸杞產品溯源體系也日益完備。以中寧縣為例,中寧縣建成中寧枸杞溯源大數據監管平臺,溯源企業達130余家,可溯源產品360余個,累計發放質量追溯標識2200萬枚。在寧夏,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已運用到枸杞生產的各個環節,從而讓“生產可記錄、流向可跟蹤、信息可存儲、身份可查詢”的智能化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成為現實。
“我們依照自治區頒布的枸杞食品安全地方標準DBS64/001對枸杞進行檢測,檢測的項目包含二氧化硫、十項農殘和兩項重金屬。只有通過相關檢測,企業才有資格進一步申請‘中寧枸杞’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銀川海關技術中心中衛實驗室負責人郭澍強向記者介紹。
目前,寧夏正加強“寧夏枸杞”“中寧枸杞”兩大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使用和保護,推行“證明商標+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企業商標+溯源碼”的“三標一碼”管理模式,讓消費者通過“三標一碼”購買到安全、高質量、可追溯的好枸杞。
信息化監測預報: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好枸杞是種出來的。枸杞產品質量安全既要依靠規范加工、檢測監管,更要從源頭做好品質把控,以高品質的枸杞種植助推現代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
病蟲害是影響枸杞質量和產量的關鍵因素。在寧夏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記者看到寧夏農業生物災害網格化監測預警大數據平臺正顯示著全區枸杞種植區的基礎數據和實時監測的生物數據,對各種植區枸杞病蟲害發生做出精準預測。
“監測預警是有效防控的基礎和前提,為了保障枸杞質量安全,我們建成了智能監測、預測預報、綜合管理多功能融合的監測預警信息化平臺及應用技術體系,實現了監測智能化和預測自動化。”寧夏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蓉告訴記者,目前已經建立了覆蓋全區15個縣(區)、41個鄉(鎮)、97個村的枸杞病蟲害信息化監測預報網絡,實施了病蟲害監測預報的網格化精準管理,做到“早發現、早防控”。
“在防控上,我們集成建立了枸杞病蟲害‘五步法’綠色防控技術體系,根據枸杞物候期和病蟲害發生規律,核心是采果期實施生物防控,保證采果期不使用化學農藥。”張蓉談到,“2023年,寧夏農林科學院開展全區枸杞專項抽檢553批次,農殘檢測合格率達98.7%。”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